【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发布:Admin     2017-12-23

来源:宣讲家网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正万众一心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之中,而这一伟大事业,本身就是亿万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演出的奋发图强、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投身这一伟大的时代进行文艺创作,我们要像乌兰牧骑那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热情讴歌伟大的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近日,习近平同志在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中,充分肯定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深刻指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是乌兰牧骑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殷切希望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一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深刻揭示了文艺和人民的关系,是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大众的文艺,对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宣告成立。60年来,乌兰牧骑从最初的一支9人队伍发展到现在拥有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的规模。他们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初心,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无比热爱,迎风雪、冒酷暑,长期在戈壁、草原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走出了一条文艺为人民服务之路。周恩来同志曾多次叮嘱乌兰牧骑队员:“不要进了城市,忘了乡村,要不忘过去,不忘农村,不忘你们的牧场。”乌兰牧骑自成立以来,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累计行程110多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服务30多万场,观众达2.12亿人次,创造了内蒙古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正如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的唱词所唱到的:“把天空当成明亮的灯光,把草原当成移动的舞台,哪里有牧民兄弟姐妹,乌兰牧骑就会来到你们身边。”

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乌兰牧骑创作了数万个文艺节目,包括《顶碗舞》、《筷子舞》、《腾飞的骏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众多经典作品,演出形式大、中、小结合,丰富多彩,受到草原各族群众的广泛欢迎。乌兰牧骑融铸和传承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和民族文化的鲜活血脉。我们学习乌兰牧骑,就要始终坚定服务人民、报效人民的崇高信念,始终充满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与人民群众心心相连,息息相通,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到奔腾不息的社会激流中感受时代气息,激发创作热情,发现新的题材,开拓新的领域,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生动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深刻表现人民群众深邃博大的精神世界。


在人民的历史实践中进行艺术创作,在人民的进步中推动艺术进步,是社会主义文艺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正如列宁指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才会有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乌兰牧骑立足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采用农牧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自编自演短小精悍、群众爱听爱看的节目,富有民族特色、时代风尚,好听好看又寓教于乐,使农牧民愉悦了身心、丰富了思想、同时传递了文明。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出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与斗争形式,一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我们的许多优秀文艺作品长期葆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深入群众生活,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在服务群众中不断接受检验、在群众口碑中不断完善提高。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演出之初,部队官兵评语是“像娘子不像军”,后经演员多次赴军营体验生活,和战士们一起反复打磨,最终演活了“红色娘子军”。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学习乌兰牧骑,就要发扬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深入生活、扎根群众,用生活的源泉、人民的智慧反哺创作,以文艺的独特方式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拨动大众心弦,引发社会共鸣,进一步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人民奋进的号角。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我国著名音乐家周巍峙同志常说:“要在群众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使每一支歌都代表大众的呐喊。”乌兰牧骑的队员大多出身农牧民家庭,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跳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一辆马车便能拉走,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演出之余,乌兰牧骑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深入基层演出时,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积累创作素材,一边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与农牧民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乌兰牧骑队员们坐上了汽车,不再是纯粹的“马车上的文艺轻骑兵”,可是,他们扎根农牧民的精神始终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守。

能够根植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生动再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艺创作才有持久的生命力。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衡量文艺创作的质量和水平,最终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喜欢不喜欢。我们学习乌兰牧骑,就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从群众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对艺术千锤百炼、精雕细琢,不断提高创作质量和水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工作者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一根本问题上,乌兰牧骑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60年来,乌兰牧骑一直坚持到一线牧区演出,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正万众一心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之中,而这一伟大事业,本身就是亿万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演出的奋发图强、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投身这一伟大的时代进行文艺创作,我们要像乌兰牧骑那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热情讴歌伟大的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返回】 【顶部】 【关闭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7-2025

公安部备案号:43080202000317